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發布了《旋轉式沸石吸附濃縮裝置技術要求》(T/CAEPI31-2021),對旋轉式沸石吸附濃縮裝置的技術要求做了全面規定。此外,為避免裝置燜燃事故等運行中可能發生的問題,標準還在脫附風機、轉輪減速機、溫度報警等方面規定了預防措施。
近期“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其中第三十八章提到:加強城市大氣質量達標管理,推進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協同控制,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下降10%,有效遏制O3濃度增長趨勢,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持續改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空氣質量,因地制宜推動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工業窯爐治理、非電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綜合整治,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0%以上。
受國務院委托,財政部3月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關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日前,新華社全文發布關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其中涉及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央預算安排資金536億元。根據其摘要,2020年全年預算目標基本實現,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較好。
前不久,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推進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而處于中端的環衛、垃圾收運作為連接前后端的樞紐,必將成為綠色低碳、節能減排的“中堅力量”。 此外,除了利好新能源環衛車企,推動傳統燃油環衛產品向新能源化、電動化、智能化產品的替代,“碳中和”還對環境監測、碳排放在線監測系統、綠色環保建筑、資源再生等其他細分領域有益。
3月10日天津發布《生活垃圾焚燒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提出,新建生活垃圾焚燒廠自本標準實施之日起,現有生活垃圾焚燒廠自2023年1月1日起,執行《生活垃圾焚燒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本標準引入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大氣污染物排放引領性指標,鼓勵企業采用更為先進有效的污染控制技術和運行管理水平進一步降低污染物。
被列為國家“十二五”規劃的中國經濟支柱的七大產業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環保產業,這將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環保產業國家。7個支柱產業分別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產業、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
自2021年1月1日起,由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發布的《生活垃圾焚燒煙氣二噁英激光電離飛行時間質譜在線檢測系統技術要求》(T/CAEPI 28-2020)團體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正式實施。《標準》的實施打破了當前二噁英在線檢測無標可依的現狀。編制歷時兩年半,填補國內外標準空白。《標準》共8章22節91條,規定了二噁英在線檢測系統的組成、技術要求、檢測方法、檢驗規則及產品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等各方面標準,可滿足政府監管、市場應用和公眾監督的迫切需求,有助于規范和推動二噁英在線檢測技術的未來發展。
2月2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壯大綠色環保產業,加快培育市場主體,鼓勵設立混合所有制公司,打造一批大型綠色產業集團;引導中小企業聚焦主業增強核心競爭力,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進一步放開石油、化工、電力、天然氣等領域節能環保競爭性業務,鼓勵公共機構推行能源托管服務。適時修訂綠色產業指導目錄,引導產業發展方向。
生態環境部2月25日通報,“十三五”空氣質量約束性指標全面超額完成。2020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率比2015年上升5.8個百分點,PM2.5未達標城市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8.8%,PM2.5等6項主要污染物平均濃度同比均明顯下降。
目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已進入深水區,十四五期間PM2.5與臭氧的協同治理成為共識,作為臭氧的前體物,氮氧化物的治理顯得尤為重要,而作為關鍵的一環脫硝催化劑將在十四五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自2011年我國收緊燃煤電廠氮氧化物排放標準以來,煤電機組開始大規模使用脫硝技術。從2015年開始非電行業煙氣治理迅速崛起,低溫脫硝技術開始大規模推廣使用。在未來數年內,我國脫硝催化劑尤其是低溫脫硝催化劑使用量將持續上漲,特異化、多樣化或成趨勢。